当前,能源电力发展面临保障安全可靠供应、加快清洁低碳转型、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。电网是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配置的枢纽平台,提高电网数字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、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现实需要,具有重要意义。
多措并举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
一要充分挖掘灵活性资源潜力。重点持续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,制定合理的成本疏导机制,提高煤电灵活性改造的经济性。未来,抽水蓄能电站、天然气发电、储能、电网互济需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。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改造,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,引导分布式能源微网积极主动参与系统调节;抓紧完善储能产业政策体系、健全投资回报机制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等。丰富电力需求侧产品种类,如鼓励负荷集成商将需求侧资源作为产品在容量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、零售市场上参与竞价交易;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,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,发展多元灵活性负荷。
二要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,提升电网互济能力。规划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,提升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。充分利用邻近省区调节能力,提升地区整体的新能源消纳水平;建立送受端地区协作机制,最大程度发挥远距离大规模送电的效率效益。加快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。满足分布式电源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、新型储能、数据中心等多元化负荷的灵活接入需求,推进新能源就地开发、就近消纳。优化调度运行机制,共享储能资源。构建多层次智能电力系统调度体系,电网统一调度“共享储能”,实现储能在不同场站间共享使用。
三要完善各类灵活调节资源相关市场机制。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,适当增加爬坡类、系统惯性等交易品种,满足系统不同时段的灵活需求;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,加大补偿力度,有效引导企业提升系统调节能力。完善需求侧电价政策,激发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的潜力;完善跨省跨区电能交易机制,促进跨省区电力通道能源互济;出台并完善面向新型储能的电价政策及市场化机制。丰富辅助服务参与者,如储能、配售电公司、微电网、虚拟电厂甚至独立电力用户。从电源侧、电网侧、用户侧多措并举,充分调动挖掘各类灵活性资源潜力,以系统最优的电力规划理念引导源网荷储灵活性资源协调发展。
四是突破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大技术。我国适应新能源消纳需要的电网调度运行新机制尚未建立,现有信息化手段不能充分满足新能源功率预测与控制、可控负荷与新能源互动等需要,多能协调控制技术、新能源实时调度技术、送电功率灵活调节技术等新能源消纳平衡技术亟待加强。建议进一步加强先进的发电预测及调度运行技术,提高新能源接入系统运行水平。积极研发高效率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、大功率柔性输变电装备、长时储能、燃料电池、高温材料、关键元器件等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技术、装备、材料,提高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。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